Thursday, June 16, 2011

我很生氣,面對教學壓力時,該怎麼辦?

情緒是一種能量。當壓力來時,當情緒來時,要懂得把它转成一种正面能量,給它一條紓解的出路。情緒不會因為被壓抑、漠視就消失。工作坊主講人余瑩櫻老師憑她多年的前線教育和學校輔導工作經驗,給現場的老師們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。
情緒,一定要處理,否則可能會用語言傷害別人。“老師們,你覺得困擾你的東西,不要把它藏起來,要說出來,去溝通,去解決。去找出潛藏在你內心的情緒,去處理和面對。”
面對情緒,有5個步驟:
接納情緒→ 辨識情緒→ 解釋引發情緒的情境→ 處理情緒→ 尋找問題解決策略。
她鼓励老師們,當察覺自己有情緒時,要先找個管道來處理情緒。處理情緒的方式有很多,深呼吸、吹氣球、喝杯水、傾訴、書寫、畫畫都是,甚至可以直接告 訴對方自己的情緒。待情緒處理了,才來處理事情。這個先後順序很重要。

引發情緒的導火線,不是學生不交功課
而且原來引發情緒的事件背後,是一個觀念在左右。
舉個例子,學生不做功課,老師們會生氣。為何會生氣?“因為達不到我的要求。”你的甚麼要求?“學習。從二年級順利升上三年級的要求。”
佘瑩櫻分析:“是你的想法法讓你生氣,因為你認為他不做功課可能會無法完成學業,所以你就有了情緒,你會生氣。生氣了會處罰,所以事件發生,你情緒先出來,再有個行為。最重要的,是一個信念和想法,促使你的這個行為。所以你要先調整對事情的看法。
“像對我個人來講,不做功課並沒有太大的問題。我會尊重這個孩子,也許這還不是他要每一天交功 課的時候。他的現在跟以後不是等號。他今天不做,不等於以後就不做。我會用尊重和等待,去等待這個孩子。當然在等待的過程中我會去關心他,去瞭解他,去跟 他做朋友,去做家訪。當他知道,他在我的身邊是安全的,他在學校是安全的,他自然會安穩下來。”
“7歲的孩子,懂甚麼叫不交功課以後沒有工作做?你的工作是去瞭解了以後,怎樣從不做到做一題直到做完。相信我,只要這個孩子的人格培養起來,他自然知道他要做甚麼。老師們,要相信你自己有這樣的能力。”
老師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。“對我來講,一個學生不交功課,是可以處理的。當你站在平等的 角度跟他溝通,他是會改變的!”信念不同,處理的方式自然就會不一樣,因此引起你的情緒的,不是“學生不做功課”這件事情,而是這件事情後面的想法跟信 念。當我們想處理情緒或糾正行為,要掉回頭去調整自己對事件的信念和想法。
溫馨提醒:

情緒是我們內在想法所發出的一個訊 息。內分泌失調或身體狀況不佳,會影響情緒。日常生活中情緒的起落大多與“內在想法”有關。當“內在想法”與“所體驗到的生活事件”有了出入,即引發情 緒。兩者差異越大,引發的情緒反應也越強烈。內在的想法是隱晦不明,我們往往要藉助它的訊息──情緒,透過對情緒的尊重、接納與瞭解,使得內在想法得以浮 現,進而透過改變想法來改變情緒。
(星洲日報/新教育‧報道:許雪翠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